广西海洋研究所
发布时间:2019-11-01 10:54:00
来源:
浏览量:
广西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,隶属广西科学院,是广西区内最早进行海水苗种培育研究和生产的科研单位之一。2000年归类为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,2004年转制成国有科技型企业,2019年11月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,2020年7月1日更名注册为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。至2020年10月,企业实现资产总额3138万元,其中固定资产2103万元,流动资产1006万元,资产负债率58.5%。全所在职职工43人,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人,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2人、中级职称15人,广西“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”第二层次人选1人。转制十多年以来,共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研项目100多项,取得各类科技进步奖20多项,发表论文300多篇,获授权发明专利28项,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开发实力。
广西海洋研究所以海水养殖优良新品种的繁育、选育及生态健康养殖工程技术为主攻研究方向,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,运用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,形成“育繁推”一体化产业体系。经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和积累,目前稳定向市场供应的水产优质种苗品种有青蟹、沙虫(方格星虫)、牡蛎、花甲王(织锦巴非蛤)、沙包螺(钝缀锦蛤)、象鼻螺(獭蛤)、香螺(方斑东风螺)、中国鲎、金鲳(卵形鲳鲹)、石斑鱼等。其中主推品种有方格星虫、青蟹、织锦巴非蛤、三倍体牡蛎等。
目前,年培育方格星虫室内苗1亿条以上,中培苗种3000万条以上;青蟹人工苗1000万只以上;底播贝类人工苗3亿粒以上。近5年,广西海洋研究所累计为社会提供方格星虫人工苗超过5亿条、青蟹苗种约5000万只、大獭蛤室内苗种2亿多粒、织锦巴非蛤、钝缀锦蛤等贝苗10亿粒以上,辐射带动方格星虫养殖面积3万亩、青蟹养殖面积5万亩、大獭蛤养殖面积4万亩、其他贝类养殖十几万亩,年创造社会养殖经济效益达10亿元以上,推动了北部湾地区池塘、滩涂和浅海养殖业的快速发展,为广西的海水养殖业做出了重要贡献,对广西北部湾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和沿海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。
广西海洋研究所拥有各类生产科研创新平台7个,分别是:
① 广西海水养殖新品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;
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新型研发机构;
③ 广西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人才小高地;
④ 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;
⑤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;
⑥ 省级良种场--广西北海锯缘青蟹良种场;
⑦ 省级良种场--广西北海方格星虫良种场。
地 址:广西北海市长青东路92号
邮 编:536000
电 话:07792052295
传 真:07792052295
邮 件:gxhys@126.com
联 系 人:陈扬
单位网站:http://www.gxhyyjs.com.cn